首页 > 专题 > 深圳英烈网 > 英烈名录 > 解放战争时期

肖华奎

发布时间:2019-04-26 复核时间:2024-03-29 来源: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打印 分享到:
 肖华奎(1919~1946),广东省宝安县约坪乡高桥村(今深圳市龙岗区)人,出身于贫农家庭,父亲早逝,母亲李元娣,是一位敦厚俭朴的农妇,为养活众多子女,租耕了3亩土地,农闲时还给人家做短工,含辛茹苦地生活。肖华奎7岁时就帮母亲下地劳动,10岁那年入本村承启小学,后转入南坑贻德小学,共读过4年书,因家境日窘而辍学,奔赴香港谋生,给宗亲肖茂亮当徒工,后因不堪老板虐待,遂回家帮母亲种田。
  1939年春,香港惠阳青年回乡工作团的肖春回到家乡,宣传抗日救亡,组织群众抗日。肖华奎在肖春的教育下,带头参加地下党成立的“春耕队”,并成为这个组织的骨干分子。不久,他还参加秘密成立的抗敌同志会。在这期间,肖华奎积极参加护路放哨和军事训练,潜入敌占区散发抗日传单,鼓动广大青年加入抗日的行列。
  1940年3月,游击队东移后,中共龙坪区委转入地下。肖华奎为掩护地下党的活动,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机智地通过敌人哨卡,巧妙地避开敌人,秘密侦察敌情,及时向龙坪区委提供日军外围防御和伪政权的情况。同年8月,我东移部队重返敌后抗日,肖华奎积极组织民兵配合部队,开展牵制日伪顽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抢粮的斗争。这支群众武装,在肖华奎的率领下,逐步成为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地方抗日武装。同年冬,肖华奎由肖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1月,肖华奎由地方党输送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2月,日军占领坪山后,他参加龙岗、坪山一带护路活动,同年夏,肖华奎参加游击队在龙岗下排岗的突围战。他腰部负重伤,仍不下火线,一直坚持到冲出包围圈。肖华奎负伤后,组织安排他在家隐蔽治疗。他在养伤期间,常关心家乡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动员群众保家卫国,并亲送五弟肖新华参加抗日游击队。
  1942年2月,肖华奎调港九大队手枪队任小队长。他遵照党的“敌进我进”的指示,为扩大游击区,直插敌人心脏,与敌伪展开游击战争。他与肖春率领武工队,深入港九的西贡、沙田、坑口等地,打破敌人的严密封锁,采购一大批物资,收购乡(渔)民一批枪支子弹,护送回游击区。当时,局势紧张,日伪顽互相勾结,汉奸土匪活动猖獗,严重威胁着我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肖华奎率领武工队进入葵涌、盐田、大小梅沙等沿海地带活动,打垮了4股海匪,毙匪首张明仔、黄国东、苏容生等人。
  不久,肖华奎奉命挺进香港新界、九龙市区,与港九地方党组织配合,坚决执行中央指示,抢救在香港被困的文化人及国际友人,在抢救过程中,肖华奎和战友们出入日军戒备森严的市区,历尽艰险,将救出的文化人由香港铜锣湾等地接运上船,再护送到九龙坑口江水队转送惠阳的茶园等地。
  1942年4月,肖华奎奉命与刘黑仔等进驻九龙西贡大环村,开展锄奸反特、维持治安、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活动,坚持敌占区武装斗争。
  1944年9月,肖华奎回到惠宝游击区,担任东江纵队二支队作战参谋。次年初,我军决定拔除盘踞在宝安县龙岗圩正布岭村的国民党杂牌军肖天来部的一个大队。战斗中,忽然接报日军已出动300多人,向我游击区“扫荡”,已抵达龙岗圩。我驻守龙岗圩的一个小队,因敌我力量悬殊,且战且退,已撤出圩外。在这关键时刻,肖华奎受命协助第二支队直属中队在八仙岭阻击日军的进攻。肖华奎面对凶恶的日军,沉着镇定地指挥战士们英勇拼搏,抗击日军的冲锋。在激烈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坚持在阵地指挥战斗,直到被卫生员抢救出来,后由地方党转送香港赤径我后方医院治疗。
  1945年9月,以陈志贤为大队长、刘宣为政委的“大亚湾海上独立大队”成立,肖华奎担任第二中队长,率队在范和港、澳头、坝岗和虎门一带担负护卫、控制大亚湾沿岸重要港湾和海域,保护海上防线的安全。
  日军投降后,国民党重兵压境,企图将东江纵队赶尽杀绝,在 12月26日澳头反击战中,肖华奎率部打败顽军徐东来部队。1946 年1月,独立大队召开各中队负责人会议,肖华奎在会上汇报了澳头海域反击顽军的经过,决心做好迎战顽军的准备。2月24日上午,肖华奎率领两艘木船在六克岛海面侦察巡逻,发现悬挂国民党旗的“舞凤”号炮舰和两艘快艇由虎门向澳头六克岛冲来。肖华奎当机立断,命令迎战。但敌众我寡,最终我军弹尽船沉,肖华奎带着重伤,浴血奋战,双手紧握防空机关枪,继续向敌舰射击。他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打完最后一排子弹,然后把机枪推入海中,让自己与战船一起沉没。肖华奎和副指导员陈华等10多位同志壮烈牺牲后,遗体随着大亚湾的海浪漂浮到小桂村海岸边。小桂人民捞起烈士们的遗体,安葬于小鹰嘴,以酬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