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深圳英烈网 > 英烈名录 > 解放战争时期

范佳

发布时间:2019-04-04 复核时间:2024-03-29 来源: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打印 分享到:
 范佳(1925~1948),又名何锋,广东省宝安县葵涌镇土洋村(今深圳市龙岗区)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他3岁时,父亲因家贫所迫,远渡重洋到南洋谋生,一直下落不明。母亲以务农为业,家有2亩多土地,农闲时,她经常到沙鱼涌挑运棉纱、煤油等货物到茜坑、淡水等地,挣点脚钱,常年种田和挑担所得,仅能维持一日三餐粥汤度日。范佳有个妹妹叫范宝兰,兄妹俩就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由母亲抚养长大。范佳幼年懂事,孝敬母亲,热爱劳动,一有空就帮助母亲放牛,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母亲也十分爱护他,当时土洋村学校读书是免费的,他10岁时,母亲就送他入学读书。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在抗日救亡的高潮推动下,土洋村学校组织了抗日救亡宣传队,经常到葵涌圩、沙鱼涌和土洋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发动群众起来抗日。为了发动各界民众捐款慰劳曾生领导的抗日游击队,范佳与同学们一起做纸花到葵涌圩、沙鱼涌、溪涌等地义卖捐款。他卖纸花时,非常认真负责,一见客商他马上上前将纸花插进客商口袋,随即就说: “请先生买花捐款救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次,他卖花的钱比其他同学都要多。
  1938年冬,土洋村党组织发动群众成立武装自卫队,进行锄奸肃特、维护治安等活动。范佳只有13岁,也积极要求参加自卫队。队长看他年纪太小没批准,劝他长大些才参加。他当时虽然不大高兴,但没有泄气。土洋村党支部为了提高群众的文化和思想觉悟,布置学校负责举办民众夜校,范佳积极发动群众参加,成为夜校的积极分子。
  1941年2月4日,日军扫荡葵涌、沙鱼涌等地,并驻扎下来。为了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土洋村党支部分别组织了农民、妇女、青年等3个抗敌同志会。范佳参加青年抗敌同志会后,注意团结其他会员,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无论是到日军营房附近散发传单、侦察敌情,还是为我游击队传送情报,他都积极完成任务。这期间,他参加了青抗会组织的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觉悟。
  1943年,范佳在土洋村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加入了村武装自卫队。一次,彭沃领导的游击队袭击驻在葵涌的反动杂牌军梁永年部,范佳和其他自卫队员30多人一起积极帮助游击队搬运武器弹药等物资,抢救伤员抬担架等,他不怕艰苦和危险,为战斗胜利出了很大力,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1944年4月,范佳参加乡武工队,积极锄奸肃特,协助部队作战。1945年,他因工作需要改名何锋,调入东江纵队做税务工作。当时做税务工作流动性很大,随时可能遇到敌人的袭击和捕杀。但范佳不怕,每天从沙鱼涌到葵涌、茜坑、淡水等地收税。不久他又先后调到东江河税站和横岗税站从事税收工作。
  1946年1月25日,是横岗圩圩日,全站同志在圩内收税,遭到驻在龙岗的国民党反动军队一五四师一个营的远途奔袭。敌军先派便衣队潜入横岗圩,大队武装则从水浸围入圩,发觉我税站同志就开枪射击。税站一位姓林的工作人员受伤被捕。范佳和沙冠同志等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机智勇敢地冲出横岗圩,安全撤回山子下村。范佳背着的10多万元税款,分文不少。28 日,范佳和税站陶元同志等到深圳沙湾收税,又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袭击,当时敌人使用轻机枪进行猛烈扫射,范佳带领同志们隐蔽好,躲过了敌人,安全撤出。1946年2、3月间,范佳等人在河坳排茶寮收税,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伏击,其中税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被俘叛变。范佳为了税站同志的安全,在战斗中机智勇敢地冲出包围,跑回税站报告。税站全体人员立即转移,避免了损失。
  1946年6月底,东江纵队北撤,范佳奉命复员回到土洋村。国民党军队背信弃义,调集重兵经常到葵涌土洋村等地清乡扫荡,搜捕我地下党员和东纵复员人员。范佳和本村地下党同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团结一道开展斗争,以昼伏夜出的办法,避过国民党军队的搜捕。
  1947年初,广东党组织恢复武装斗争,在惠阳、东莞、宝安成立了惠东宝护乡团,范佳又遵照党组织的决定于同年3月返回部队。团部为了解决部队给养问题,调范佳做税务工作。当时,他在江南税站,税站收税的范围很广,包括沙鱼涌、葵涌、分水坳、园墩、三家村、茜坑、坪山、横岗、龙岗等地,横直几十公里,加上人员少,地方复杂。范佳不怕艰苦,早出晚归,千方百计和同志们一起做好税收工作。
  范佳平时很注意群众工作,所到之处与群众关系很好,在税站驻坪山杨木坑村期间,工作之余,就走家串舍,了解情况,做群众思想工作。村里的小青年陈桂生学习没有笔墨,范佳就趁外出收税时顺带买回给他。全村群众也很爱护范佳,一天,范佳外出收税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伏击追捕,半夜时分他才脱险回到杨木坑村。他又饥又渴,来到陈桂生家,陈的母亲马上起身把仅有的一点米煲饭给他吃。没有菜,又把仅存的咸菜拿出来。范佳吃完饭后说,今晚的饭比云香楼(坪山圩的一间茶楼)的还要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