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烈士褒扬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发挥深圳革命烈士陵园作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作用,积极弘扬英烈精神,为市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祭扫参观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烈士褒扬条例》《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深圳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做好深圳革命烈士陵园服务管理工作制定如下措施。
一、深入开展红色教育
1.挖掘红色教育资源。通过向社会征集、走访烈士遗属、复制实物等途径,广泛收集图片、视频、文物等历史史料,定期组织展陈更新,丰富烈士纪念馆展藏,准确核实烈士信息,深入考证英烈事迹,全面呈现本地区革命斗争历史和英雄烈士风采。
2.丰富红色教育内容。定期邀请市委讲师团、退役军人百人讲师团、最美退役军人、战斗英雄等先进典型及烈属代表,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创新理论、特区精神、拓荒牛精神、英烈精神、战斗故事等,积极宣传推广,大力营造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浓厚氛围。
3.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我为烈士植棵树”“清明祭英烈”“红色故事进社区”“红色九月”等红色主题活动,周密组织清明、七一、八一、国庆等重要节日和抗战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纪念活动,教育引导市民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4.组织红色教育联学。积极与机关、社区、学校、部队、企业和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其他城市烈士陵园开展联学合作,共同开展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重大节日纪念日祭扫参观等红色教育活动,广泛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不断深化红色教育内涵,提升教育效果。
二、强化祭扫服务保障
5.加强服务保障力度。加强祭扫服务的组织领导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强化资金监督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能。采取专兼结合、政府购买服务、引入志愿服务等方式充实工作力量,满足红色讲解、祭扫保障、政策宣讲等工作需求,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6.优化祭扫流程安排。设置电话、手机扫码、官网等渠道预约方式,科学规划祭扫参观路线,安排志愿者规范现场引导,从便民利民角度尽量简化预约、祭扫、参观手续,减少等待时间,提高祭扫服务效率。合理安排敬献花篮、默哀、瞻仰纪念碑、宣誓、网上祭扫等形式多样的祭扫方式,强化祭扫仪式感,增强致敬英烈功绩、传承英烈精神的教育意义。
7.精心培育讲解队伍。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烈士纪念馆专业讲解员,面向市民群众、退役军人、青少年学生、烈属等招募义工讲解员,严格遴选,定期组织交流培训,确保深刻感悟英烈精神,具备优秀讲解能力,生动、准确讲述烈士的英勇事迹和精神内涵,为市民群众提供优质、专业、个性化讲解服务。
8.常态开展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教育、团委、义工联等部门开展深入合作,积极发动社会志愿者和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参加园区志愿服务,为入园市民群众提供问询、引导等服务,配合做好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保障工作。
三、夯实园区基础建设
9.提升园区硬件水平。按照规定标准做好园区绿化管养维护,加强园区道路、阶梯、围墙等维护修缮,优化夜间照明系统,设置明确的指示牌和安全警示标识,提升园区整体环境的层次感、美观度。建设革命烈士陵园服务中心、接待中心,推动烈士纪念馆、薪火传承室、英烈资料室、烈属接待室、风雨连廊等场所升级改造,打造优质祭扫参观环境。
10.规划便民服务设施。统筹规划集队广场,兼顾老人、儿童、残疾人等人群需求,科学设置问询、停车、避雨、公共厕所等便民区域,配备相关便民设施,开通入园车辆线上预约功能,引导做好垃圾分类,加强雨季积水清理和蚊虫消杀,为市民群众入园祭扫参观提供便利。
11.营造红色文化氛围。系统梳理英烈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全市烈士纪念设施信息及保护管理制度规定、英烈故事等红色文化内容,定期更新完善,通过宣传栏、宣传牌、电子屏、红色文创产品等载体,营造尊崇缅怀英烈的浓厚氛围。
12.打造信息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现代技术手段,建设涵盖烈士信息、纪念设施信息、祭扫服务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管理平台,将烈士事迹、纪念活动等内容进行数字化转化与展示,便于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在线祭扫、预约参观、烈士事迹查询等服务。
四、落实设施保护管理
13.划定红线保护范围。结合确保园区设施安全性、保持周边环境肃穆性、便于公众祭扫纪念烈士等因素,按要求划定保护范围、划设保护红线,依法办理不动产登记,明确土地权属,合理规划烈士安葬空间,持续强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
14.强化日常维护修缮。建立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烈士芳名亭、曾生同志墓碑、主题雕塑等烈士纪念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机制,明确烈士纪念设施维护修缮工作主体责任、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资金保障,确保资金及时到位、流程规范高效。
15.组织定期巡查检查。定期对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重要的纪念设施,采取安装监控设备、设置防护栏等特别保护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设施损坏、环境破坏等问题。
16.汇聚各方保护合力。加强与宣传、网信、党史、检察、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城市管理、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部门的协作保护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及时响应和妥善处理网络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以及破坏、污损烈士纪念设施等违法行为。
五、规范内部管理秩序
17.合理设定岗位职责。科学设置管理、讲解、维护等岗位,明确各岗位具体职责和工作标准要求。设立荣誉史料研究员,邀请党史军史专家兼任,负责指导烈士资料搜集、整理、复核工作;设立英烈故事讲解员,深入研究陵园历史和烈士事迹,为参观者提供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服务,解答市民群众疑问,引导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18.周密组织岗位培训。常态化开展烈士褒扬纪念专业培训和新招募义工、志愿者岗前培训,组织走出去学习观摩,强化工作人员职业技能和业务素养,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为入园市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文明的服务。
19.重视抓好安全管理。明确各部门、岗位安全责任,每月组织例行安全检查,台风、暴雨期间开展重点部位隐患排查,确保园区水、电、燃气、道路、树木、建筑等安全状况良好。加强人员、车辆管理,推进祭扫时段人车分流,督促物业人员认真履职尽责,确保祭扫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0.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与属地城管、公安、消防、应急、卫健、街道等部门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加强大项活动期间的组织保障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