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深圳双拥网 > 工作动态

深圳擦亮“金字招牌” 开创双拥工作新格局

分享到:

2019-11-05 来源:深圳市双拥办


  8月27日,武警广东省总队执勤第三支队的营区十分热闹,辖区街道组织了百家企业开展“送岗位进军营”活动,300多名即将退伍的士兵成了“香饽饽”,用人单位想尽各种办法“抢人”。

  “深圳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一次又一次的专场招聘会让我们找到了归属感。”老兵陈岩感慨道。

  这是深圳双拥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东江纵队的发源地之一,深圳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内容形式,打造了双拥工作的“深圳质量”“深圳品牌”“深圳实践”,开创了双拥工作新格局,让“双拥模范城”成为深圳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

  办实事解难题▶▷擦亮“双拥模范城”金字招牌

  深圳是一片爱国拥军的热土,不断见证着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截至目前,深圳已连续六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七次获得“广东省双拥模范城”称号,各区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区”比率居全省之首。

  成绩斐然源于责任担当和谋篇布局。近年来,深圳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创新方法手段,加大拥军投入力度,办实事、解难题,把拥军优属作为责无旁贷的政治担当,用实际行动持续擦亮“双拥模范城”金字招牌。

  深圳多举措支持国防部队改革建设。4年来,深圳市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和战备训练、后勤保障、生活补贴等经费达46.82亿元,其中市本级落实驻深部队各项补助经费24.42亿元,安排市区双拥工作经费5.24亿元,有46个部队项目列入全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7.76亿元,并在规划审批、土地征用、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拥军优属落到实处。利用元旦、春节、八一建军节等节日,深圳广泛开展拥军慰问。4年来,累计组织拥军慰问团(组)1000多个,走访慰问驻深部队及其上级机关1800多个(次),召开军地座谈会、联谊会1000多场次,赠送慰问金(含慰问物资折款)达1.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深圳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工作,于5月24日高质高效100%完成全市四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组建任务,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的服务网络。同时,围绕如何发挥服务保障体系功能作用,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精准发力,率先编印“1+3”业务指导资料,纵深推进业务培训全员覆盖,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对接联络工作机制、“1+1+N”台账机制,全力推进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运行成效初显,获得了国家和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充分肯定。

  截至目前,深圳采集本市户籍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信息10万余人,悬挂光荣牌9.8万户(张),发放优待抚恤金2.4亿多元,灵活就业补贴2800多万元,节日慰问金4800多万元。累计救助困难优抚对象1.6万人次,发放救助金4800多万元。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帮扶救助进军营”,累计救助特困官兵1100余人次,拨付救助金800多万元。严格落实符合条件的军人子女中考加分政策,优先安排1200余名军人子女入托入学。积极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坚持每年组织重点优抚对象、无军籍职工及参战退役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等。

  为解除官兵后顾之忧,深圳还大力推动就业安置。截至目前,累计安排专项工作经费近14亿元,接收安置军转干部2300余名。为810名驻深部队随军家属办理资格备案手续,促进352名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接收安置退役士兵3500名,落实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经费1500余万元。还积极开展军地两用人才培训活动,为驻深部队官兵提供电工、烹饪、驾驶、修理等实用性技能培训80余场次,培训官兵5000余人次。并精心组织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专场招聘活动,发动大中型企业每年提供优质岗位1500多个,促进了驻深部队和深圳户籍退役士兵及随军家属的就业创业。

  抓特色塑品牌▶▷开创双拥新格局

  作为东江纵队的发源地之一,深圳爱国拥军传统深厚植根,为打造独具特色、富有魅力的双拥文化品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缘和区位优势。

  近年来,深圳积极引入金融、通信、医疗、交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的优质社会资源,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全方位专属服务和优惠。

  7月31日,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推出了全国首个“战友港湾”,设立“关爱老兵基金”,提供“八免政策、八优服务、80人团队”等系列金融服务。还联合三大通信运营商,推出“战友专享信息消费优惠套餐”。依托市区两级公立医院,设立“战友优诊室”,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开设双拥公交、有轨电车专线,设置双拥码头、车站,方便交通出行。推出全国首个拥军优属互联网平台“军人优选”,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为军专属服务和优惠等,让广大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时时处处感受到尊崇。

  在双拥工作中,深圳各区也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打造出各具地方特色的双拥品牌。福田区的驻军单位数量多,该区发挥部队优势,与地方各级单位联合开展军事日活动、专题讲座等各类国防教育活动,并将国防教育“第二课堂”纳入校本课程,夯实国防教育根基。罗湖区创新打造了“六送六进”品牌,为报考军校士兵考生量身定做培训方案,让一批士兵实现了军校梦等。

  作为科技强区,南山区发挥科技和创新优势,打造“军民融合直通车”,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打造学府、南山智园、南山智城、南山智谷四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区,促进“民参军”企业快速成长。革命老区宝安建立起多层次、多样化的国防教育体系,宝安职业技术学校、凤岗小学等3所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该区还建成全国首家老战士纪念馆等,形成地区特色文化品牌。

  龙岗区主打典范和典型牌,组建“退役军人宣讲团”,遴选参战老兵和行业模范老兵,挖掘群众身边的老兵典型,寻找“最美退役军人”,打造老兵形象品牌。坪山区是东江纵队的发源地之一,该区加强对东江纵队精神的弘扬,创建了坪山区首条“东纵精神双拥专线”,并配备1名志愿者讲解员,传播红色文化。

  从市到区,深圳聚力推动双拥活动取得更扎实的成效,呈现出百花齐放、互促双赢、同频共振的局面,让双拥成为更加亮丽璀璨的深圳品牌。

  军民鱼水情▶▷创新双拥新模式

  创新是深圳的基因。近年来,在拥军领域,深圳也不断创新模式,壮大双拥共建队伍,拓展双拥工作新领域,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共叙军民鱼水情。

  为了让“双拥之花”开得更灿烂,深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实施科技拥军,通过科技计划立项形式,促进军地产学研合作,激活双拥工作活力。深圳率先设立全国首个国防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小组,设立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50亿元,每年安排军民融合专项资金近3亿元,组织实施未来产业9类扶持计划,聚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军工重大项目,积极动员民营企业“参军”,持续打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深圳实践和深圳样板。

  同时,深圳还组织本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科技拥军工作,通过科技计划立项形式,促进军地产学研合作,累计资助各类科技拥军项目54个,投入资金达1.47亿元。

  军队有所需,地方尽所能。深圳创新社会化拥军机制,拓展拥军方式和渠道,实现了社会化拥军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深圳有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市浪陀拥军基金会、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等26家拥军社会组织,在拥军工作中,深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壮大社会化拥军队伍,累计吸纳社会拥军资金2000余万元,向部队赠送慰问金1800余万元,为官兵解决实际困难200余项。

  深圳还搭建了社会化拥军新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打通拥军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深圳持续开展“双拥共建百对行”活动,组织企业、社会组织与驻深部队结对共建,开展军企互学互助互帮活动。组织开展“军徽映夕阳”“军徽照晨曦”等一系列军民共建活动,连续七届举办“军民情缘”军地青年联谊和“体育有约”军民运动会,搭建群众性军地交流互动平台,活跃军地文体娱乐生活,增进军民鱼水情谊。

  军民鱼水情深。驻深部队也大力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在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中挑重担,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打头阵,在开展社会公益事业中做表率,为特区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据统计,驻深部队累计支援特区经济建设项目300多个,参与完成了执勤巡逻、清建查违、缉私缉毒、平安创建等一系列参建维稳任务。累计参与抢险救灾、应急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200余场次,疏散解救被困群众40余万人次,挽回经济损失近10亿元。还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扶老助幼、环境整治、义诊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来源:南方日报)

  【文/图】向雨航 姚淑慧 张延秋